从犯的追诉时效短于主犯吗
余姚刑事律师
2025-05-12
1.追诉时效看犯罪的法定最高刑,不是看主犯、从犯身份,所以从犯追诉时效不一定比主犯短。
2.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5年;5年以上不满10年,追诉时效10年;10年以上,追诉时效15年;是无期徒刑、死刑,追诉时效20年。
3.从犯和主犯罪名、量刑幅度一样,追诉时效相同;从犯情节轻,法定最高刑低,追诉时效就短。要按具体犯罪和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结论:
从犯追诉时效不一定短于主犯,需依据具体犯罪对应的法定最高刑确定。
法律解析:
追诉时效的判定依据是犯罪的法定最高刑,而非主犯、从犯身份。具体标准为: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是5年;法定最高刑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为10年;法定最高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是15年;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、死刑,追诉时效为20年。若从犯和主犯触犯同一罪名且量刑幅度一样,二者追诉时效相同;若从犯犯罪情节轻,适用的法定最高刑低于主犯,其追诉时效就会短于主犯。所以,判断追诉时效不能简单依据主从犯身份,要结合具体犯罪和法定最高刑。如果遇到涉及追诉时效的法律问题,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,以便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从犯追诉时效不一定短于主犯,追诉时效由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决定,而非主从犯身份。
2.法定最高刑不同,追诉时效不同。不满5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为5年;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为10年;10年以上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为15年;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、死刑,追诉时效为20年。
3.若从犯与主犯触犯同一罪名且量刑幅度一致,二者追诉时效相同;若从犯犯罪情节轻,适用法定最高刑低于主犯,其追诉时效会短于主犯。
建议司法人员在处理案件时,详细审查犯罪行为对应的法定最高刑,准确确定追诉时效,避免出现追诉错误。同时,公众也应了解追诉时效相关法律知识,增强法律意识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
(1)追诉时效的确定依据是犯罪的法定最高刑,而非主犯、从犯的身份。不同法定最高刑对应不同的追诉时效,如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,追诉时效为5年;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,追诉时效为10年;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,追诉时效为15年;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、死刑的,追诉时效为20年。
(2)从犯与主犯追诉时效的关系存在两种情况。若二者触犯同一罪名且量刑幅度一致,追诉时效相同;若从犯犯罪情节轻,适用的法定最高刑低于主犯,其追诉时效会短于主犯。因此,需依据具体犯罪及对应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追诉时效。
提醒:
确定追诉时效需准确判断犯罪对应的法定最高刑,不同案情的追诉时效情况不同,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明确追诉核心依据。判断从犯和主犯的追诉时效,关键在于犯罪行为对应的法定最高刑,而非主从犯身份,所以需准确确定具体犯罪对应的法定量刑幅度。
(二)对比法定最高刑。当从犯与主犯罪名相同且量刑幅度一致时,追诉时效相同;若从犯情节轻,法定最高刑低于主犯,追诉时效则更短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八十七条规定,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: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五年;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十年;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,经过十五年;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、死刑的,经过二十年。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,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。
2.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5年;5年以上不满10年,追诉时效10年;10年以上,追诉时效15年;是无期徒刑、死刑,追诉时效20年。
3.从犯和主犯罪名、量刑幅度一样,追诉时效相同;从犯情节轻,法定最高刑低,追诉时效就短。要按具体犯罪和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结论:
从犯追诉时效不一定短于主犯,需依据具体犯罪对应的法定最高刑确定。
法律解析:
追诉时效的判定依据是犯罪的法定最高刑,而非主犯、从犯身份。具体标准为: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是5年;法定最高刑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为10年;法定最高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是15年;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、死刑,追诉时效为20年。若从犯和主犯触犯同一罪名且量刑幅度一样,二者追诉时效相同;若从犯犯罪情节轻,适用的法定最高刑低于主犯,其追诉时效就会短于主犯。所以,判断追诉时效不能简单依据主从犯身份,要结合具体犯罪和法定最高刑。如果遇到涉及追诉时效的法律问题,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,以便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从犯追诉时效不一定短于主犯,追诉时效由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决定,而非主从犯身份。
2.法定最高刑不同,追诉时效不同。不满5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为5年;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为10年;10年以上有期徒刑,追诉时效为15年;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、死刑,追诉时效为20年。
3.若从犯与主犯触犯同一罪名且量刑幅度一致,二者追诉时效相同;若从犯犯罪情节轻,适用法定最高刑低于主犯,其追诉时效会短于主犯。
建议司法人员在处理案件时,详细审查犯罪行为对应的法定最高刑,准确确定追诉时效,避免出现追诉错误。同时,公众也应了解追诉时效相关法律知识,增强法律意识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
(1)追诉时效的确定依据是犯罪的法定最高刑,而非主犯、从犯的身份。不同法定最高刑对应不同的追诉时效,如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,追诉时效为5年;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,追诉时效为10年;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,追诉时效为15年;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、死刑的,追诉时效为20年。
(2)从犯与主犯追诉时效的关系存在两种情况。若二者触犯同一罪名且量刑幅度一致,追诉时效相同;若从犯犯罪情节轻,适用的法定最高刑低于主犯,其追诉时效会短于主犯。因此,需依据具体犯罪及对应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追诉时效。
提醒:
确定追诉时效需准确判断犯罪对应的法定最高刑,不同案情的追诉时效情况不同,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明确追诉核心依据。判断从犯和主犯的追诉时效,关键在于犯罪行为对应的法定最高刑,而非主从犯身份,所以需准确确定具体犯罪对应的法定量刑幅度。
(二)对比法定最高刑。当从犯与主犯罪名相同且量刑幅度一致时,追诉时效相同;若从犯情节轻,法定最高刑低于主犯,追诉时效则更短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八十七条规定,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: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五年;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十年;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,经过十五年;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、死刑的,经过二十年。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,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。
下一篇:暂无 了